材质:TA1 、 TA2 、 TA9(Ti-0.2Pd)、 TA10(Ti-0.3Mo-0.8Ni)
执行标准: GB/T 3625-2019、 ASTM B338、 ASME SB-338、JIS H4631
浏览次数:
发布日期: 2025-04-21 19:55:08
全国热线: 13991576236
化工制造用钛换热器是以钛及钛合金为核心材质制成的热交换设备,通过在腐蚀性介质间传递热量满足化工生产需求。其性能突出表现为:在强酸、强碱及高盐环境中具有卓越的耐腐蚀性,表面钝化膜可抵御化学侵蚀;轻质高强的钛材(密度仅为钢的60%,强度相当)确保设备在高压高温下的结构稳定性;通过优化管径、折流板设计及纳米涂层技术,有效弥补钛导热系数偏低的局限,提升传热效率。材质多选用工业纯钛或TA9/TA10钛合金,兼顾耐蚀性与机械强度。制造采用精密焊接(如氩弧焊)、管板胀接工艺,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复杂流道定制,壳体与折流板结构强化流体扰动。在化工、海水淡化、环保工程及新能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,尤其适用于氯碱、农药中间体等腐蚀性物料处理。选购时需重点评估介质腐蚀特性匹配钛材型号,核查焊接工艺认证(如ASME标准),对比管壁厚度与折流板布局对压降的影响,并综合设备寿命周期成本优选性价比方案。
一、定义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钛换热器是以钛及钛合金为材料制造的传热设备,用于化工、能源等领域中高温、强腐蚀性介质的热交换。 |
二、常用材质名义及化学成分
材质牌号 | 国际对应牌号 | 化学成分(%) |
TA1 | ASTM Gr.1 | Ti≥99.5,Fe≤0.20,C≤0.08,N≤0.03,H≤0.015,O≤0.18 |
TA2 | ASTM Gr.2 | Ti≥99.2,Fe≤0.30,C≤0.08,N≤0.03,H≤0.015,O≤0.25 |
TA9(Ti-0.2Pd) | ASTM Gr.7 | Ti余量,Pd 0.12-0.25,Fe≤0.30,O≤0.25 |
TA10(Ti-0.3Mo-0.8Ni) | ASTM Gr.12 | Ti余量,Mo 0.2-0.4,Ni 0.6-0.9,Fe≤0.30,O≤0.25 |
三、物理性能
性能 | TA1/TA2 | TA9(Gr.7) | TA10(Gr.12) |
密度(g/cm³) | 4.51 | 4.51 | 4.51 |
熔点(℃) | 1668 | 1668 | 1668 |
导热系数(W/m·K) | 17-21 | 17-21 | 17-21 |
比热容(J/kg·K) | 520-540 | 520-540 | 520-540 |
热膨胀系数(10⁻⁶/℃) | 8.6-9.5 | 8.6-9.5 | 8.6-9.5 |
四、机械性能
材质牌号 | 抗拉强度(MPa) | 屈服强度(MPa) | 延伸率(%) | 硬度(HV) |
TA1(Gr.1) | 240-370 | 170-310 | 24-30 | 120-200 |
TA2(Gr.2) | 345-480 | 275-410 | 20-25 | 150-220 |
TA9(Gr.7) | 345-480 | 275-410 | 20-25 | 150-220 |
TA10(Gr.12) | 480-620 | 380-520 | 18-22 | 200-250 |
五、耐腐蚀性能
介质环境 | TA1/TA2 | TA9(Gr.7) | TA10(Gr.12) |
硫酸(≤10%) | 优 | 优 | 良 |
盐酸(≤5%) | 差 | 优(含Pd) | 良(含Mo/Ni) |
海水/氯化物 | 优 | 优 | 优 |
碱性溶液 | 优 | 优 | 优 |
六、国际牌号对应
中国(GB) | 美国(ASTM) | 日本(JIS) | 俄罗斯(GOST) |
TA1 | Gr.1 | Class 1 | BT1-00 |
TA2 | Gr.2 | Class 2 | BT1-0 |
TA9 | Gr.7 | — | — |
TA10 | Gr.12 | — | — |
七、加工注意事项
加工环节 | 注意事项 |
焊接 | 需采用氩弧焊(TIG),严格控制氧、氮污染。 |
切割 | 避免碳化钨刀具,防止铁污染。 |
成型 | 冷成型需退火处理,避免裂纹。 |
表面处理 | 酸洗(HF+HNO₃)去除氧化层。 |
八、常见产品规格
类型 | 规格参数 |
管壳式换热器 | 管径Φ10-50mm,壁厚0.5-3mm,长度≤12m |
板式换热器 | 单板面积0.1-2.0m²,厚度0.5-1.2mm |
螺旋板式换热器 | 板宽≤2m,板厚2-6mm,通道间距5-20mm |
管翅式换热器 | 翅片高度3-15mm,翅片密度100-500片/m |
九、制造工艺与工艺流程
工艺 | 流程步骤 |
材料准备 | 钛板/管材切割 → 表面清洗 |
成型 | 冷/热冲压 → 焊接拼装 |
焊接 | TIG焊接 → 焊缝检测(X射线/渗透) |
热处理 | 退火(600-750℃)消除应力 |
检验 | 压力测试 → 耐腐蚀性测试 |
十、执行标准
标准类型 | 标准号 |
中国 | GB/T 3625-2019(钛管) |
美国 | ASTM B338(换热器用钛管) |
国际 | ASME SB-338、JIS H4631 |
十一、核心应用领域与突破案例
领域 | 案例 |
氯碱化工 | 钛换热器用于电解液冷却,寿命提升至10年以上(传统材料仅2-3年)。 |
海水淡化 | 钛板式换热器在沙特某项目实现零腐蚀,效率提高30%。 |
制药行业 | 采用TA10(Gr.12)制造的反应釜换热器,耐盐酸腐蚀性能显著优化。 |
十二、先进制造工艺进展
工艺 | 描述 |
3D打印 |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(SLM)制造复杂流道钛换热器,减少焊缝。 |
激光焊接 | 实现超薄钛板(0.3mm)高速焊接,热影响区减少50%。 |
表面改性 | 微弧氧化技术提升表面硬度(达HV800)及耐蚀性。 |
十三、国内外产业化对比
对比项 | 国内 | 国外(欧美/日本) |
技术 | 中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| 高端钛合金及精密制造领先 |
成本 | 原材料成本低,人工成本优势 | 设备自动化程度高 |
市场规模 | 快速增长(年增12%) | 成熟市场(年增5%) |
十四、技术挑战与前沿攻关
挑战 | 攻关方向 |
高温腐蚀 | 开发Ti-Al-Si系耐高温合金 |
焊接缺陷 | 电子束焊接工艺优化 |
成本控制 | 废钛回收率提升至95%以上 |
十五、趋势展望
趋势 | 内容 |
材料创新 | 高强耐蚀钛钯合金(如Ti-53311S)研发 |
绿色制造 | 低能耗焊接技术及循环利用工艺推广 |
智能化 | 基于AI的换热器设计优化与故障预测 |
以上内容依据最新行业标准及技术文献整理,数据截至2025年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tengyuti.com
腾宇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