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24-03-27 09:19:24 钛列管式换热器钛冷凝器等钛材设备制造的焊接与切割技
钛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、比强度高、耐蚀性好、耐高温、透声、无磁性、成形性和焊接性好等优异性能,本文中冷凝器的管板用材为钛合金,属于近α型钛合金(Kβ=0.18~0.19),材料到厂后,实测材料的性能如下:Rm:759MPa,Rp0.2:701MPa,A:16.0%,Z:41%,KV2:63J,该材料具有中强、高韧、耐蚀和可焊等特点。与全α型TA5钛合金相比,在强度提高50MPa的前提下,冲击性能高20%,抗应力腐蚀性能高50%,并具有一定的热处理强化作用,材料的加工性能明显提高,因此管板选用此钛合金材料。
1 、设备概况
1.1 设计参数
设备按照表1设计参数进行展开设计。
1.2 设备外形尺寸及结构
1.2.1 设备外形图见图1。
由于筒体顶部管口和侧面大管口的存在,在管板的上部和侧面大管口对应区域内未排列换热管,管板换热管存在布管不均匀现象。
1.2.2 管板连接图
2、 样机疲劳试验
设备样机制造完成、各项检测及试验合格后,进行管程的疲劳试验,主要考核管箱、管板及换热管的强度。对封头、管板及换热管贴应变片,连接导线,循环水接口封堵,压力表安装以及试验数据采集系统和加压系统调试后,通过注水管将冷凝器管程注满水,首先进行1MPa、2MPa、2.6MPa、3.2MPa、4MPa五个压力等级的静态试验,记录应力分布,再进行0-3.2MPa-0压力下的循环加载疲劳试验。进展情况如下:在疲劳试验进行到1000次时发现内外管板之间的空腔内充满水,空腔的上端放气口出现漏水;继续进行疲劳试验,试验至约2800次时,泄漏量增大,升压时压力无法达到要求的3.2MPa,试验暂停进行拆解检查。
2.1 裂管检查分析
首先对出现裂纹的换热管进行定位:对双管板的管腔进行水压试验,低于0.5MPa时发现有水从换热管内壁流出,发现有十根换热管出现裂纹,十根换热管均分布于布管区与非布管区交界处。通过内窥镜对换热管裂纹进行检查,发现换热管裂纹均为环向裂纹,裂纹朝向为面向管板外边缘方向,出现裂纹轴向位置距离外管板表面约67mm。
后对出现裂纹的换热管进行堵管,在疲劳试验一个循环周期内,对冷凝器壳体法兰及支座端面的位移进行测量。经测量发现,整个升压过程中冷凝器呈被拉长的趋势,压力下降、长度恢复,且拉长长度在周向方向不一致,带有膨胀节侧、上部和大开孔侧面换热管伸长量约为8mm,其余部位换热管伸长量不大于4mm。
抽取不同阶段断裂的换热管样段进行外观检查、断口宏观观察、断口扫面电镜观察及金相观察等检验,由断裂换热管宏观和微观断口观察表明,所有断口形貌基本相似,呈线源,疲劳裂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扩展明显,断口比较粗糙,为大应力疲劳开裂。
2.2 根据以上检查数据及试验情况得出以下结论
由于冷凝器换热管布管区外轮廓不具有任何规律,分布不均匀,其应力分布状况比较复杂,最大应力发生在布管与非布管交界处。管程在频繁升压、降压过程中,壳体系统和管板管束系统变形协调的结构产生了边界力,此横剪力和弯矩使管板产生了整体弯曲应力,外管板先发生变形。设备法兰、内外管板、管箱法兰连接在一起,由于外管板变形,使内外管板产生错位,而内外管板之间无筒节,直接通过垫片连接,刚性较大,管板的变形由内外管板空腔之间25mm长换热管进行补偿,内外管板间换热管受力较大;同时,内管板与换热管进行强度胀接后,在强度胀接与非胀接区域存在应力集中及应变,换热管强度胀后存在塑性变形,换热管胀接区与非胀接区成为受力的薄弱区域。
3、 改进措施
3.1 针对样机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图纸设计结构改进
(1)调整换热管与内管板胀接尺寸,将内管板靠近管箱侧不胀接区增大,减小非胀接区误胀对换热管的影响。此措施有助于预防加工中误胀对换热管的损伤,见图4。
(2)在双管板间增加拉杆,防止双管板变形后管孔的错位,见图5。
(3)内外管板之间增加定位销措施,将内外管板连为一起,防止双管板变形后管孔的错位,见图6。
(4)在换热管非对称布管区域外设置假管,增大了布管面积,减小应力集中,以对薄弱区进行加强与保护。
(5)对膨胀节采取限位措施,防止试验过程中拉长过多,见图7。
(6)对样机给出的5000次疲劳试验较为苛刻,且缺乏依据。考虑到样机受整个使用寿命期间0MPa~3.2MPa~0MPa的应力交变循环次数1000次,并考虑一次安全裕度,参照JB4732-1995规定的安全系数选取2.4,即换热管试验考核疲劳次数重新确定为2400次。
上述方案制定后,对设备进行了压力为3.2MPa的有限元分析,对最早失效的换热管进行结构改进前后的应力核算,分析结果是采取上述措施后,其应力水平有了大幅下降。针对制造方面采取以下改进措施:
(1)实测管板管孔直径和各换热管内外径,穿管时管板孔与换热管一一对应(大孔配大管,小孔配小管)。
(2)进一步提高换热管订货要求,要求换热管逐根进行超声波检验和水压试验。
(3)对胀接人员进行上岗前再培训。为保证胀接的一致性,每个管板上的所有换热管由同一个工人进行胀接。
(4)通过再制造多组模拟样件,给出不同的胀度,通过液压试验及拉脱力测试,选择合理胀度,防止胀度过大。因为胀度太大,既不能提高拉脱强度,又会造成管子胀接部位及其过渡区过大的残余应力。
(5)采取合理的胀接顺序进行胀接。
(6)为避免漏胀、重胀,须对已胀的换热管进行明显标识。
设备按照以上改进方案进行补充样件制作,其后进行低周疲劳试验共计2820次,整个疲劳周期中换热管无液体泄漏。试验结束后,重新对设备进行水压试验合格,换热管管头经渗透检测合格。
4、 结论
通过完成第二台样机的结构优化及验证试验,试验结果表明设备的功能和结构满足技术指标要求;同时,也证明之前对钛换热管产生裂纹原因的分析是正确的,优化方案是合理的,其成果可用于指导后期产品的设计、制造工作。
参考文献
[1] GB/T 151-2014,热交换器[S].
[2] 黄伯云,李成功,石力开,等主编.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(第4卷 有色金属材料工程(上))[M]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06.
[3]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. 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[M].北京:新华出版社,2005.
[4] 桑如苞. 压力容器强度设计技术分析(六)[J].石油化工设计,2000,17(4):50-55.
[5] 桑芝富,朱跃钊. 热交换器管子—管板的胀接性能[J].南京化工学院学报,1994,16(3):1-7.
tengyuti.com
腾宇微信二维码